close


每次分享環島故事時,總是被大家問到:你們什麼時候想放棄?

我曾問過維維:「認真的說,這段路上,你有想過放棄嗎?」
維維一臉無辜的說:「沒有啊!」
而我也是。

我很認真地想,在走路環島每一天的行程中,我們好像從沒有放棄的念頭。當然,我們常常拿放棄這件事來開玩笑,但是,如果認真地說:「你確定要放棄嗎?」我們都沒有人說﹣好,回家,不走了。

為什麼我們不曾想放棄呢?天氣那麼的熱,風雨那麼大,走路那麼地辛苦,為什麼我們不曾放棄?
我發現,我們在冥冥中好像做對了一些事。

首先,環島是我們的目標,沒錯。
但是我們把這個目標切成了六個小塊﹣東西南北四個點和北迴歸線、濁水溪兩條線,是我們達到時慶祝的目標。所以,我們挑戰的目標瞬時變得小很多。
同時,我們沒有把走路環島這件事,賦予太大的義意,我們把它當成遊戲一般的事在做,一路上保持者快樂的氣氛,不去想那些負面的感受,比如辛苦、艱難等等。幾天的路途內,我們就會獲得新的成就和滿足,艱難辛苦這件事,很快就會被取代掉。
我們每天只想今天要走到哪裡就完成了,就休息了。隔日,再想第二天的行程。所以,我們從來沒有環島的壓力,更沒有要走51天的壓力。我們只想著今天。

從起步開始走了兩天,我們就到了最北端了,我們的成就感取代了兩天的辛苦,這是第一次的成就,為到最東邊奠定了信心的基礎。

再走5天,第7天又到了最東邊,加上補給懇親日,住得好吃得好,這些辛苦就變得值得。

又走5天,第12天奢華地住五星級悅來飯店,所有的辛苦又被舒服地享受消去了。

再2天,第14天到了北迴歸線,維維很有成就感又自豪地向同學說﹣已經站在北迴歸線上了。

又走3天,第17天看到了我們被報導的故事,又被激勵到了。

再2天,第19天,通過了沒有路的山林古道,決定住民宿、吃好一點,然後覺得我們好厲害,沒有路的森林芒草中也能走得出來,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。

又2天,通過了連海防隊員也難以想像的石頭海岸,維維雖然受了傷,但是傷口變成了挑戰成功、很有成就的光榮印記。

隔天到達最南端,又是補給懇親日,休息一天,快樂玩耍。繞過了一半的台灣,又成功挑戰了古道和石頭海岸,我們的信心倍增,已經沒有路程可以難倒我們了。

走了3天,第26天,我們開始為環島成功做準備了﹣要在登陸淡水捷運廣場時,插下大國旗。我們潛意識中,已經想像到和感受到成功到達時的快樂。同時電視媒體也追蹤報導了。到這時候怎麼還會有人想,要不要放棄呢?

再走5天,第31天、32天在台南休息一下。

又走3天,第35天,在東石港第一次成功地把可樂噴得很高很高,我們又Hight到了不行。

再走2天,第37、38天,因為颱風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。

隔天,第39天,跨過濁水溪,又把可樂噴得很高,又是值得的成就。

再隔天,第40天,最後的補給懇親日,當然免不了住得好又吃得好,走路的辛苦又變得值得。

後面的行程就邊走邊玩了,反正也沒幾天了,完成走路環島,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了。

從走路環島的念頭開始,周遭朋友們都覺得很艱難,但是,我們在忙碌中也沒細想,就採買了裝備,等到一切都買好了,也就自然上路了。
上路以後,就一天一天地走,沒想到,也就走完了。
讀著上面的分列敍述,就沒有像是「徒步環島51天」這麼令人感到震攝,就很自然地順著到了完成。

這讓我有一個心得:
1.有念頭就行動,比起變成夢想再行動要省力得多。
2.很宏大而艱難的事情要分成幾部份完成。
3.獲得每個小成果時,就要為自己慶祝。
4.保持終極的方向,但不要把終極目標放到目前來執行。
5.永遠把目前的事情做好,大目標是由小事情累積完成的。
6.保持進行的彈性,適時調整進行的方式。
7.預想這件事成功時帶來的快樂,和為這件事的完成準備慶功。
最後,時時刻刻享受旅程,快樂做一件事,比痛苦做一件事,要更容易達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wo2menwalking 的頭像
    two2menwalking

    2menwalking

    two2menwal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