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天帶有寒意的晚上,我們全家三口人一起到政大,見到了拍《練習曲﹣單車環島日記》的陳懷恩導演。他人很和善,我們聊天中,發現我們有一些共同認識的朋友,大家更是覺得倍感親切。
陳導演也留著鬍子,他指著我們的書《說走就走》的封面,說我那張留著鬍子的照片很像他,他拿到我們的書時,他兒子看到了就對他說:「爸爸,那本書上有你的照片!」我們當場就比對一下,果真還真有點像。

陳導演先談他拍《練習曲》的背景和故事,他原本是電影攝影師,常常在台灣各地出外景拍攝。有一天,在花東的海岸拍攝工作,看到了一個昆山大學的學生,背著一個大背包,背包上還背著一把吉他,騎了一台變速器壞掉的腳踏車,逆光騎過海岸公路,他覺得這個視覺影像很美。
陳導演和這個學生聊天,知道了他在做單車環島。那個學生說,學校裡的學長快畢業時,都會說要去環島,但是最後就不了了之,他不想像那些學長一樣。他本來是要去登山的,不知為什麼,念頭一轉,就乾脆來騎單車環島,從他下決定到騎車上路只花了兩小時。他對陳導演說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。
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這句話,衝擊著陳導演的內心,於是他為自己完成了一個在內心裡存在了很久的電影夢,拍了這部《練習曲》。這部電影上映後,卻帶動了整個台灣單車環島的風潮。
陳導演聊天的時候笑著說,沒想到現在單車環島這麼熱門,他拍電影的時候,跟本看不到一個騎單車環島的人,不得已,他還要花錢找人在公路上騎單車。

接著,我開始分享和維維的徒步環島,把51天的行程,精簡地在幾十分鐘內分享給現場的聽眾。
我接著陳導演的分享,有一天在收音機裡,我聽到陳導演談到他拍《練習曲》的故事,他說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,這句話也衝擊著我的內心,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改變,正好公司的組織重整,我就遞了辭呈。
兒子聽到我要離職了相當高興,開心地說「現在,我們就可以來環島了!」我本來想開車或者騎單車的,但是,維維堅持要用走路的,於是,開始了我們51天1200公里的徒步長征。
這一路來,也展開了和台灣在地人們的緣份。

和現場同學們提問的對談中,陳導演特別談到台灣人特有的人情味。
他說《練習曲》在日本引起了注意,他們對台灣人的人情味特別有興趣,因為隨便帶外頭旅行的人到自己的家裡來吃住,這對日本人來說是十分不可思異的事。
陳導演也要大家重視和珍惜這種特有的文化,因為,人的世界本來就是相互支持的。他說我們徒步環島時,那麼多人相挺,那麼多人支持,不管是黑夜路上煮熱可可的,或是路上搭載一程的,送水的,送食物的,都十分令人感動;同時,大家小小地參與,也把不能完成的心願,寄託在我們的徒步環島中完成。
這種相互支持就是很感人的。

陳導演也提及拍《練習曲》還有一個義意,希望大家認真去看看台灣的海,台灣是個海島國家,東西南北的海岸都不一樣,各有各的面貌。尤其西部海岸侵蝕非常嚴重,會成為下一代人的問題。
當陳導演談著海岸時,維維不住地點頭,並輕輕說「對!對!」51天沿著海岸的步行,維維非常貼近台灣的海岸,他非常能體會各地海岸的不同,更不要說那令他津津樂道,難以忘懷的兩段沒路的深刻經歷﹣﹣迷失在沒有路的海岸古道和走不出來的石頭海岸。

現場同學對維維很有興趣,紛紛問他問題,維維雖然落落大方地面對著大家的提問,但也一如往常地惜語如金,「欸~,沒有啊,不知道耶!」
當同學問起「你環島前和環島後有什麼改變?」倒是陳導演忍不住要說了﹣﹣
大家都有一種習慣,就是什麼事都要有一個「正當」,都要有一個理由,都要有一個目的或義意。環島完,要有什麼改變?環島完沒什麼改變是正常的嘛!
像《練習曲》就沒有一個「正當」,它沒有像其他電影的劇情,也沒什麼起伏的故事,就是騎單車環島而已。

當陳導演這麼說,讓我想起我們的走路環島,老是被問到「為什麼要走路環島?」,大家很不習慣做這件事對我們來說,真的只是「不為什麼,想做就做」而已。

維維有分享一些,環島的經歷讓他比較不會害羞,敢在台上面對人群。
就我所看到的,維維是比小六環島前是有些不同,尤其,我們在今年帶著他們班的同學單車環島時,他做車隊的副領隊,就很沈穩,很值得信賴。


註:
台灣立報有我們分享現場的報導:
http://lihpao.shu.edu.tw/news/in_p1.php?art_id=26543
http://lihpao.shu.edu.tw/news/in_p1.php?art_id=2654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o2menwal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